《我不是药神》影感 I’m not a savior
写在前面:很高兴我在这个时间点看了这部电影,近几个月断断续续都在思考相关的问题,感谢电影用一种显性的方式,具体的场景去唤起人们的思考。好的电影如同任何好的公式,定理,理论:他们简洁又会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用最精简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核心却在无数领域和场景一次又一次被重现。我们看到一个简简单单的信息熵(或熵)定理在从分子(如折叠,稳定态)到整个宇宙的宿命(热寂);费马大定理的证明对应(巴赫)乐曲的无损降噪;希尔伯特空间与傅里叶变换(你能想到的现代科学 经济学 都有他们的身影);贝叶斯思想;EM与em算法思想(数值与几何,同费马大定理最终的证明过程);特征值特征向量;质数数论群论集合……. 为什么,为什么好的思想能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景,一次又一次地被重发现。是我们build up things based on them, 还是它们是不小心跑到人类的头脑里,被上帝施舍了一些我所谓的“宇宙意志”。
近一年来,随着学习的知识的爆炸性增长以及求知欲的增长,已经数不清多少次自己感叹道“人类群星闪耀”,感叹生命的神奇,数学纯粹地美妙….. 又觉这个世界太复杂,一个人又太渺小。很多事情很难想明白,想多了就累了,老师说:“我想了十几年,得出的结论是别想了”。这也不是无不道理,就像人永远无法抓起自己的头发,将自己从地面提起。仅用自己的认知我想也不可能解决我内心的各种困惑。《集异壁》中还提到这么一段精彩论述(第七章-命题演算):
“一个理论推理理论可以与他自己的元理论是同样的,只要它是仔细的做出来的。这似乎是说,所有的层次都将压缩成为一个层次,从而,关于系统的思考就将成为在系统里边的一种工作方式!但是这并不那么简单。即使一个系统能够“对自身进行思考”,它也仍然不是在它自身之外。你站在系统之外去观察它,与它观察它自身的方式是不同的。所以,仍然还有一个元理论——站在外边所做的观察——即使是对一个这样能够在他里边“对自身进行思考”的理论也是如此。”
即便如此,我仍旧有充足的欲望想与身边的人交流我每天脑子里面产生的乱七八糟的新想法,有趣的是,同一个想法每天给5个不同的人讲完之后,每一次说出我的观点时常常会审视并修正,这也是非常有趣了。所谓的辩证法,关键在辩,当你与别人沟通的时候,就是在辩自己,有益的便是自己与自己对话然后思想进步了。
废话太多,开始正题:
先说说这部传说中无差评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好了。看完了电影在回过头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个人觉得,导员想说的大概是《我不是神》,I’m not a savior! 神是什么,电影里非常有趣的引用了两三句佛家常说的话。佛教也分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那么请问药王是属于哪一种呢?
电影的主要情节大概是(from my own point of view):一个靠卖保健品为生的上有老下有小的父亲,不堪生活重负,决定走私卖一种国内禁止销售的印度仿制的治疗一种白血病的药物Gleevec(仿制品与真正的药疗效一样但价格大概是500/40000),一开始他是为了缓解生活的压力而去冒险,后来考虑到孩子的未来自己也不愿意冒着触犯法律危险去赚钱,于是他转行办起了服装厂生意风生水起。然而,当初为了很多病人能够吃上更便宜的药,他把假药代理权交给了一个纯粹的假药贩子,贩子为了利益抬高价格,最后被人举报。没了相对便宜的假药,很多病人就处于生死边缘了。这其中包括了主人公的朋友,最后因为不堪重负不幸去世。主人公虽然办厂挣到钱了,但看着这些人他心软了,最后倒贴卖便宜药给病友。最后,在正规药厂的利益诉求的压力,法律约束下,主人公入狱却获得了病友们的称颂,当他出狱时,该药被纳入医保体系。
(故事中的关键药物:Gleevec 其原理是 stopping the Bcr-Abl tyrosine-kinase,Bcr和Abl是一种错误的融合基因,融合导致本来好好的开关坏了将会一直处于打开的状态。当然没记错的话,这个位点的抗药性应该突变起来也挺快的,也就是另一个开关很容易坏掉然后出现类似的问题)
随意想到的一些点:
- 本文主线:情感线。God bless us, 很高兴 人心还是软的。故事里很多情节的推动都是“家庭”。人最棒的就是“empathy”共情能力,共情能力高可以理解为情商高,你善于从别人角度思考。简单说,事儿做得漂亮是让每一个与你交往的人都很舒服。对家庭的爱,对长辈,子女,爱人等等是推动人们做出了很多选择和改变的关键因素。如果你很难体会救世主的感觉,不妨想想 每个人都可能是孩子 都是父亲,母亲,爱人。他们也都是你,你是他们,我们都是人。
- 我最爱说的第一个问题来了:怎么理解一个人的角色,怎么定义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场景下你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将决定了你对世界运作的认知。我来说说随意想到的一些层次:
- 人种(homo sapiens)中的一个个体,就像一个培养皿里的一个小细菌。你的观察层次是整个地球上的一个小物种中的一个小个体。
- 成员个体:组织可以是国家,地区,企业等。 简单一点:社会分工体系下的一个小螺丝。
- 工具:可被剥削的劳动价值,被另一群人,另一个人利用的工具。
- 角色身份:父、母、子、女。
- 电池块:黑客帝国里面负责生物发电的电池。
- 需要被保护的一种文明规定的权益:缸中大脑,欧洲福利体系供养的人
- 病人举报假药贩子,病人没了药吃,药贩子没了钱赚。貌似连零和博弈也不算,是lose-lose situation(双方都损失), 诶,谁获利啦?
- 上门推销可不是一种好策略,熟人传销感觉还不错。更相信陌生人才能让社会分工更高效,但是哪样的社会让我们会愿意更相信陌生人而不是“亲朋好友”?社会要发展,个人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信用体系。在美国从小就有了各样记录,在中国呢?好像A股市场IPO是一个不错的建立信用的方式,呵呵。
- 有效市场理论,套利的机会会一直存在么?如果一直存在是什么在维持这个价格梯度?要享受水的重力势能,我们可以修建一个大堤坝,维持一个非法商品的价格梯度,只需要政府政策就够了。无形相比于有形也这么有力量,可谓顶级掠食者是战略制定者。
- 情感与法制,我们见过太多有关原则与情感两难状况下选择的讨论。 “原则”~ 好大一个词,好重一个词,提起“原则”,不是因为2017达里奥的书《原则》火了,而是每个人组织社会都要想的一个东西,什么是个人的原则,指导行事的内核。扯远一点,“物”也有自己的原则,或者是追求。例如追求熵最小,平衡态等等。原则是一种内在的外推,或者内核系统的表征。那么在遇到两难问题的时候大概是一群人的原则和另一群人的原则进行冲撞,或者与社会的原则冲撞。这样看起来就十分复杂了,所以为了社会的稳定,文明的传播,千百年来人们都在做一件事情:通过教育或者武力尽可能让我们的原则趋同,不能趋同也至少要能够对话。
电影里面说到的正经事:
- 电影里面最精彩的一句话大概是“兄弟,这世界上有一种病治不好——穷病”。
我的理解:
- 贫穷到底是什么?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属性,还是什么?在如今贫富差距巨大的时代,贫穷真的还有可能被改变吗?
- 我们当下的社会是一个有效的社会吗? 换句话说,财富不均匀,资源不均匀,巨大耗散,能否通过更加合理的顶层制度设计实现社会的更高效呢。
- everything都有他们自己的属性,
- 人的属性:
- 如果您也赞同《自私的基因》里面所说的,人类一切行为都是被我们的基因操纵,那么人的基本属性就是奔着将基因传播下去。由此,人们会意识到,竞争也是一个基本属性,因为社会资源是有限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真的是一种正确的逻辑吗?竞争很大程度上会推演出自私,当然每个人都是有目的的为了保证自己的基因有最大概率传递下去的时候,我想这个社会就不会太好了。换一个思路,你的基因和别人的基因有绝大部分都是同源的类似的,整个人类种族中一定有人持有你的基因片段,那么这么看来是不是就好多了,如果我们放弃竞争的思路转而去关爱他人,去保证人类群体的生存概率最大化,那么很多执念是不是就可以放下了呢。
- 宇宙的属性(热寂,熵最大):
- 当我们还在讨论人与人的相处的时候,宇宙已经在暗自嘲笑了。如果物理学家没有错的话,宇宙说,我的属性和梦想是达到热寂。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了人类,如今宇宙有了新的想法。去年10月分左右,MIT的教授 Max Tegmark 出版了一本新书:《Life 3.0》,也许是当今世界讨论AI最深刻的一本书。他说,human being只是生命2.0的一种形式,而AI,我们可以认为是生命3.0. 为什么人工智能的到来或者说未来掌管我们的生活可能是一种必然? 因为他们更加符合宇宙的属性,他们能更快地帮助宇宙达到热寂。这里也许已经没有人类与AI的共存,合作,竞争了。最后的宿命大概是一同走向灭亡。
- 人的属性:
小结:
写得非常的散乱,最后简单小结一下:1.我很欣赏这样能留给人们无限讨论思考的电影。2.不管人类未来如何,我们的社会到底如何。想得更多不如做得更多。